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闻传媒学院党委积极响应上级党委号召,组建“薪火新传”大学生党员宣讲团,组织开展多轮学习研讨、集体备课和内容文字打磨。近期,第一批宣讲团成员深入乡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一线,开展“声入基层” 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用青年话语传递党的声音,用青春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声入村小 这是青春的无悔选择
2月21日,宣讲团成员漆羽霓、李嘉怡、陈雨林云端连线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署波西村支教近两年的新闻学2019级本科生赵漫,四人线上线下联动,为村里的彝族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教育课。教室里,赵漫引导孩子们从个人梦想谈家乡建设,从家乡变化看乡村振兴;屏幕上,漆羽霓播放中国十年发展纪录片,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祖国十年伟大变革。“我们的祖国最强大!”“长大了我要把高铁修到家里来!”质朴的童言童语喊出了孩子们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和浓浓的家乡情。宣讲前,党员们和赵漫多次沟通,不断调整完善宣讲方案,确保孩子们听得懂、喜欢听、有收获。赵漫也动情地谈到,两年的大凉山区支教就是自己无悔的青春选择。

声入家乡 一场青春的双向奔赴
宣讲团成员梁莉欣在过去一年里回到家乡广西东兰县武篆镇担任兼职团委副书记。在即将期满卸任的最后日子里,她给前来接任的大学生团干们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投身乡村振兴 书写青春答卷”的主题汇报。“在这一年里,我看到基层干部的年轻化,90后已经成为基层一线主力军,他们有足够的能力与毅力肩扛责任、引领群众、建设家乡。”梁莉欣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结合担任国家政策宣传员、乡村青年组织员、家乡红色文化和特色产业推广员的一线工作感受、经验与收获,鼓励后辈大学生兼职团干们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用好所学,来一场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声入社区 凝聚青春的奋斗力量
寒假期间,一批宣讲团成员还就近深入家乡社区或实习的企事业单位一线,传递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声音。廖鑫宇在重庆沙坪坝区中心湾社区开展院坝宣讲,从北京冬奥会的中国浪漫到《流浪地球》的全球热映,深入浅出地给居民们讲述了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王艺瑾来到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人民医院,通过丰富详实的数据、人物、事例,和医务工作者们分享了自己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理解认识。吕杰在湖北武汉江岸区良友红坊文化艺术社区和青年大学生、青年创业者们就党的二十大主题中蕴含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16字精神内涵进行宣讲交流,共同砥砺青年时代品格,共筑青年强国梦。郑广淼在所实习的中国移动重庆有限公司担任展厅讲解员,他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融入特设党建星火版块讲解,不断在讲中学、在学中总结反思凝练提升。

声入云端 唱响青春的时代强音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学院党委积极探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不断拓展宣讲阵地,用好用活网络宣讲,提升宣讲传播力。学院副院长秦红雨带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学习研究生,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等主题,以青年视角进行专题解读。截至目前,共创作了14支微宣讲视频作品并通过《重庆日报》理响青年专栏发布,让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更有朝气、更接地气、形式更活、辐射面更广。新闻学子也在宣讲实践中坚持践行新闻“四力”,进一步成长为政治坚定、志存高远、专业过硬、担当作为的新时代新闻工作者。
新闻传媒学院党委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将持续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进课堂、进班团、进基层、进网络,特色化探索,常态化开展,优质化提升,让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力量的青年声音投入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工作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走深走实,深入人心。